20年前,我在上小学。
校门口的珍珠奶茶3元一杯,和隔壁的炒冰、刨冰、双皮奶、烤火腿肠、棉花糖的地位并无二致。一样的茶的涩加奶的甜,以及越嚼越香的珍珠,但还没有如今制霸整条街的气势。
那时美少女、小樱、花仙子和柯南已经开始占领文具店。在同期的卡通-动漫世界里,这种奇特的日漫画风,就像视觉炸弹一样。
国漫、日漫、美漫中的成长型主角
国漫实在找不到成长型女主,巴啦啦小魔仙年代不同,还是用哪吒占位吧
国漫、日漫、美漫中的机械降神型主角
机械降神可以理解为“像爸爸一样”,不知黑猫警长算不算,不过都是红蓝配色
国漫、日漫、美漫中的2B型主角
喜剧不受颜值限制,所以这类设定的自由度很高
这类作品文学性很强,画风也更加风格化,以上分别是敦煌壁画风、吉卜力画风,以及不知该怎么归类的简陋画风
可以发现,上一代即使是日本动画,所谓“日系漫画风”其实也集中在成长型主角中,即少年幻想类的作品,而超级英雄、超级2B、超级写意的作品,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。
“日系漫画风”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本漫画中独有的“少女漫画”。
“少女漫画”有什么特点?当然是炯炯有神的星光美瞳+显著发量。
抽象画法:平行四边形的眼眶,鹅卵石一样的不规则椭圆,黑色瞳孔加白色高光,一顶多边形当作头发,快乐就是这么简单
日本漫画由手冢治虫开创,而其中的少女漫画,则得益于日本设计艺术黎明期所受到的穆夏的影响。
这一看法让我们又回到大塚英志的观点。他认为,如果说手冢治虫的漫画在一定程度上起源于 “米奇式画法”的话,那少女漫画的源头之一就可以归纳为“穆夏式画法”。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124083881
所谓“穆夏式画法”,其精髓是女性“内在与身体”的可视化象征:通过极致的舞蹈动作,展现出修长立体的身体结构。
线与形的动静结合由此带来视觉上的冲突与律动,将中世纪的内敛与波西米亚式的豪迈融合在一起,形成既典雅又奔放、既肃穆又骚动的奇妙风格。这种风格也就特别适合成长型叙事的作品,这也最容易让观众产生自我投射。
由于人体结构整体都被简化和提炼过,也是一种高效传达美术效果的风格。同样是美的天花板,比起更为清新质朴的吉卜力风格,“穆夏式画法”可复制性更强,适合大批量工业产出。
不过这种画风也是存在滥用的,即使是一些二次元史上封神的作品,个人以为并不适合,宏大叙事就变成了全民少女风。
另一个角度来说呢,漫画家不等于画家,比起美术能力,其实更重要是导演能力。
虽然被称为“具有殿堂级画功”的漫画家,他的作品依然是编导大于美术
对于自学成才的漫画家来说,穆夏式画法更容易自学和上手。虽然作品的视觉风格被局限了,不过也没太大问题,至少是符合这个时代审美的。好奇如果让迪士尼或者皮克斯来制作《进击的巨人》、《新世纪福音战士》,会是什么效果呢?
《新世纪福音战士》,每个人的结构都有点垮,表情不聚焦,脸也扁平。不过这张海报还是被捧上神坛了
在铺天盖地的出版物影响下,小孩子们当然是竞相模仿。
中学之后,我感觉不能满足于这种风格,感觉美到天花板,过于单薄,也就没什么意思了,于是又去寻找别的意思。
高中的现实主义忧郁
中学期间我几乎没有机会接触电视和网络,成年后再次通网,网络世界已经换代——80后开始呼风唤雨了,90后开始消费得起了,00后和10后话也特别多了。
然而穆夏少女画风并没有消亡,反而卷出了新高度。二次元、萌、漫展、cosplay、手办、御宅、绘圈这些竟然都是当下潮流的东西。
二次元本是一个宽泛的词,敦煌壁画也是二次元,小猪佩奇也是二次元,但此时它却成了御宅文化中,那些还未长大或者不愿长大的人的精神家园。
王者荣耀,这种应该叫做厚涂。这结构很绝了
阴阳师,这种应该叫平涂
知乎上的绘画话题下,二次元领域一派繁华景象,知识体系日益完善,遍地是太太。
而像这样的水平,即使是业余的中学生,只要表达出了漫画家、游戏原画的志向,也是万人唾骂的下场。
其实可以发现,穆夏画法影响的只是线条、构图这些基本美术语言。而上至半个世纪前的日本少女漫画,下至本世纪的二次元文化,其中标志性的面部比例,高颅顶、比脑容量更大的眼球,美瞳、眼睑下至。这些根本不是穆夏作品里的元素,那二次元的另一半基因,又是怎么来的呢?
有一种说法是——和本世纪的吸猫文化有关。
和人相比,猫的眼眶更圆,眼角更接近直角,眼尾上翘。人眼的顶级品相是丹凤眼,虽然眼尾上翘,但不够圆;而杏眼够圆,却不够翘;猫科动物的眼睛又翘又圆,兼具成熟的攻击性和幼态的萌感,同时满足人类对月亮和六便士的心理需求,才能是毒药级的盛世美颜。
猫的虹膜占据了大部分空间,眼白很少。瞳孔不论是中午的细缝,还是晚上的满月,都能在二次元世界找到自己的设定。这也是二次元渐变虹膜的由来。
猫的眼睛
整体头型和轮廓,可以发现,上庭凹陷,中庭上翘,下庭内收,二次元画法也基本如此,不是简单的锥子脸,而是圆润紧凑有起伏。
猫的轮廓
由此,穆夏的美术语言+猫的结构范式,就完成了二次元世界的基本设定。不知一百年后的艺术史,会如何定义这个流派。
突然想到另一个问题,为什么现实中那些整容上瘾的人,常常被嘲讽“恐怖谷效应”。他们究竟做错了什么?
图片缩小一点,就没有那么高能
因为漏掉了“猫”这个知识点,猫的眼眶是圆的,人的眼眶是长的,再怎么扩大眼睛,只要没有改变基本形状,方向就不对,不如老老实实cosplay。
《女装直播被妈妈发现》
所以二次元文化约等于吸猫文化。
不知未来艺术史在讲二次元文化时,会不会提到这一点。虽然猫和狗都是人类的好朋友,但根据我的人脑大数据统计,猫的流量好像比狗不止多一点点。
印第安纳大学教授杰西卡·米瑞克研究了 6795 位志愿者。通过心理实验,米瑞克发现:看猫片后,吸猫者被治愈了,可见当前环境下,人类对猫的好感从生理上具有显著性,即使有人表示自己讨厌猫,某种程度来说,只是讨厌吸猫上瘾的人而已
众所周知,生产资料足够富余之后,人们一定程度摆脱了生存压力,就会产生对具备疏离感的舒适人际关系的向往,猫的性格刚好契合了这种需求,而极客文化又发扬了这种需求。
社会文化换代的大致路径可以参考:经济发展 ➔ 文艺复兴 ➔ 工业革命 ➔ 文化换代。代码是本世纪第一生产力,极客文化作为其衍生文化,吸猫文化作为极客文化的衍生文化,随着互联网的普及,也对大环境产生了影响。元宇宙已经搭建完成了。
所以,厂里有猫,四舍五入,也可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了。
基于以上的推导
所以这就能解释为什么20年前就有的日漫,在经济高速发展、消费升级后的今天,却依然经久不衰甚至越来越红火。
但极客文化影响力再大也不至于下沉到如此程度,好像还是差了一环。
没有新的表现形式了?有这个原因。比如现在虽然钱越来越多,但是电视剧越来越难看。动漫和游戏也好不到哪里去,只能在20年前的范式里面卷。
但钱+需求这两个要素,没道理孵不出新东西来,飞行汽车都指日可待了,所以问题应该在需求上。
有一天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——你有什么无意识的消费习惯?
最高赞的回答是:每次逛街必买一杯奶茶。
我大为震撼。
20年前平平无奇的奶茶,如今在小吃届却是绝对的王者了,不管是加盟店的数量,还是排队的人数。
珍珠奶茶其实只是一个出圈的搭配,这个范式的三要素是——糖水+料+选配奶盖。一口糖水一口料,搭配出丰富的口感。全喝糖水或全吃料都不行,必须搭配入口,才能达到最佳效果。
效果是合理的,但为什么这个时候火呢?
众所周知,经济发展水平与食甜程度成正相关。
从研究统计发现,各个历史时期的都城所在地区往往甜食种类繁多且食用消耗可观,这绝不是一种巧合。西敏司在《甜与权力》中谈到,蔗糖存在一个从特权阶层向下传播的现象,在这个过程中,“那些社会中握有权力的人,他们保持了一种居高临下的地位,这不仅仅体现在糖的获取方面,至少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在了糖制品被赋予的意义方面。” 蓝勇, 陈姝. 历史时期中国甜食的空间格局及其成因研究[J]. 云南大学学报: 社会科学版, 2019, 18(6): 57-67.
那甜真的是一发不可收拾的吗?至少目前来看,发达国家的甜品已经一发不可收拾了。虽然这个世界昂贵的饮品很多,咖啡、茶叶、酒。这个世界昂贵的艺术也很多,但“甜”的吸引力不会消失。
猫和二次元有什么特征?轻松的氛围,薄而甜,像可乐,冰淇淋,或者奶茶。奶茶文化占领了味觉,二次元文化占领了视觉,吸猫文化占领了触觉,轻音乐占领了听觉。
继续完善推导
在《三体》的威慑纪元中,人类短暂获得了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安稳,男性和女性一样的轻盈灵秀,并且文化和艺术也获得了大爆发。这么看来,最后一点大刘真的预测准了吗?